最近有粉丝私信问我:“现在这么多网贷平台,借钱确实方便,但会不会掉坑里啊?”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,在平台上借钱到底有哪些风险。我总结了5个关键点,既有大家常说的“表面风险”,也有很多人没意识到的“隐藏雷区”,最后还会教你怎么避开套路、安全借钱。看完这篇,保证你借钱时心里更有底!
上个月我表弟在某平台借了2万块,结果发现实际到账只有1.8万,客服说是“服务费提前扣除”...这种情况太常见了!下面这些风险点,建议你拿小本本记下来:资质不明的野鸡平台:有些平台连营业执照都没有,点个链接就能放款,这种八成是诈骗利率算法藏猫腻:把服务费、手续费包装成低利率,实际年化可能超过36%个人信息裸奔:要求开通通讯录权限的,小心你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被催收骚扰
去年有个读者跟我哭诉,他在某平台借了3万,分12期还。看着每月还款2980元觉得能承受,结果一算实际年利率居然达到48%!更绝的是,平台在他逾期第一天就爆了他整个通讯录...
图片由网友原创分享
现在有些平台学精了,不跟你玩明的,专搞心理战+法律擦边球:先用超低日息(比如0.02%)吸引你,等你借了才发现要付各种担保费还款日当天疯狂电话轰炸,故意拖延还款通道制造逾期把借款合同拆分成服务协议、技术费合同等多份文件
说到这,我突然想起个事。上周有个粉丝借了某平台的款,结果发现合同里写着“逾期违约金按日千分之五计算”,这可比银行信用卡违约金高十几倍啊!
别慌!只要做好这些准备,借钱也能很安全:查平台底细:在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」查营业执照,重点看成立时间和实缴资本算真实利率:用XIRR公式计算实际年化,别被日息、月息迷惑留证据防身:借款合同、聊天记录、扣款截图全部备份设置安全阀:借款金额别超过月收入3倍,预留20%应急金
很多人不知道,现在连某些购物平台的借款都会上征信!我建议每年自查一次征信报告,在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」官网就能免费查。要是发现不明借贷记录,立即向平台和央行申诉。
图片由网友原创分享
最后说点掏心窝的话,遇到以下三种情况,再缺钱也别碰网贷:想借钱炒股、买基金——投资失败率99%以贷养贷——利息滚雪球能压垮人帮别人借钱——最后都是你自己背债
其实吧,我做了三年贷款博主,见过太多悲剧了。有个大学生粉丝,为了买最新款手机借了7个平台,最后利滚利变成23万债务...所以啊,借钱一定要量力而行!
如果看完还是拿不准,记住这个万能口诀:“查资质、算总账、留证据、控金额”。大家在借款时还遇到过哪些坑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,咱们一起避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