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刷短视频,总看见有人拍老家的"网贷村"。村头那棵老槐树下,三五个年轻人蹲着刷手机,手指头划拉几下就能借到钱。有人专门去村里打听过,整个村一千多口人,八成年轻人手机里都装着五六个网贷app。
头一个想不通的就是,这些年轻人咋能借到这么多钱?我二婶家表弟去年刚满十八岁,支付宝里的借呗额度就有两万。村里小卖部老板娘说,现在好多网贷公司专门在赶集时候发传单,说是"秒到账"、"零门槛",连六七十岁的老头都能借。有个大爷拿着老年机去银行存钱,结果被网贷中介忽悠着借了三万,现在天天接催债电话。
再一个怪现象,现在村里人借钱都不找亲戚了。以前谁家要盖房娶媳妇,都是挨家挨户凑份子,写个借据按手印。现在年轻人直接在手机上点几下,说是不用欠人情。可去年王家老三结婚,全村人突然发现他借了三十多万网贷,现在新媳妇天天在家跟催债的对骂。
最要命的是债务跟滚雪球似的。村西头开理发店的小李,去年在网贷平台借了五千买新手机,现在变成六万还不起了。他说刚开始就想着周转几天,谁知道逾期费比买菜钱涨得还快。现在他白天给人剪头发,晚上跑滴滴,钱还是补不上窟窿。
这事儿说白了,就是互相攀比惹的祸。现在村里年轻人去相个亲,没辆电瓶车都出不了门。上个月村里有人买了辆宝马,后来才知道是网贷买的,现在车被拖走了,人也不敢回村。就连小孩上学都要最新款的书包,家长不得不借钱充面子。
不过也不能全怪他们。现在正规银行都往城里跑,村里信用社连个ATM机都没有。疫情那会儿好多人家没收入,只能拆东墙补西墙。我邻居张叔去年住院,医保报销的钱拖着不下来,最后还不是借了网贷救急。
说到底,这些网贷就跟钓鱼似的。开始给你尝点甜头,等你上钩了就开始收网。有人算过账,借一万块分十二期还,最后得多还两千多。可村里人哪懂这些啊,看见钱到账就乐开花,压根没仔细看合同。
现在整个村子都背着债过日子。逢年过节,催债的电话比拜年短信还多。有户人家实在还不起了,连夜搬去外地打工,连老房子都不要了。村里干部也头疼,天天要防着讨债公司来闹事。
要说解决办法,光靠禁网贷肯定不行。得让正规金融机构真正下沉到农村,还得教大家怎么管钱。就像村东头王会计说的:"现在手机能借钱,更得学会怎么记账。"不过看眼下这架势,网贷村这个坑,怕是一时半会儿填不平了。